
期刊简介
《骨科》杂志是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2010年4月,其前身是医学泰斗裘法祖教授1964年创办的《华中医学杂志》。《骨科》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并被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骨科》杂志作为年轻且迸发蓬勃朝气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严格坚守端正学术的态度。本刊重点报道中国骨科领域先进的基础科研成果和骨科临床疾病诊疗新进展,以及对骨科基础和临床领域国际最新成果的动态综述,坚持刊物的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性。同时邀请国内外骨科专业学者定期撰写专家笔谈和述评等,并开设有实验研究、临床论著、病例报道、经验交流、综述、学术争鸣、会议纪要等栏目。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从事骨科专业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临床医师、基础研究者和广大医学院校师生。《骨科》杂志以季刊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首月20日出版。每期10元,全年40元,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到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订阅时间,可随时向本刊编辑部邮订。国内总发行:湖北省邮政公司。邮发代号38-26。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99/R,国际标准出版物号:ISSN 1674-8573。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骨科》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430030事务邮箱:orthoj@tjh.tjmu.edu.cn 投稿邮箱:orthopaedics2009@163.com电话(传真):027-83662649
10种药物可能诱发帕金森病症状
时间:2025-07-14 10:41:16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除了遗传因素和年龄增长外,某些药物的不当使用也可能诱发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干扰大脑中多巴胺系统的正常功能,打破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运动障碍。
多巴胺系统的重要性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关键的神经递质,负责调节运动、情绪和认知功能。当多巴胺水平下降或受体被阻断时,大脑的“指挥中心”就会失灵,导致肢体僵硬、动作迟缓等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
10种可能诱发帕金森病的药物
1.氯丙嗪:作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它通过强力阻断多巴胺受体来控制精神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冻结”运动功能。
2.奋乃静:与氯丙嗪类似,常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但可能让患者的肢体变得像生锈的齿轮一样难以转动。
3.氟哌啶醇:广泛用于精神疾病和抽动症,但它的多巴胺阻断作用可能让肌肉变得像被绳索捆住般僵硬。
4.三氟拉嗪: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长期使用可能使患者的动作像慢放的电影画面。
5.舒必利:虽然能改善胃肠道功能,但高剂量使用时可能干扰多巴胺平衡,导致运动迟缓。
6.泰尔登:作为抗精神病药,它可能让患者的肢体活动变得像在泥潭中行走一样费力。
7.利培酮: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虽然副作用较少,但仍可能轻微影响多巴胺系统,导致动作笨拙。
8.奥氮平:常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但可能让部分患者的肢体灵活性下降,像戴着厚重的手套做事。
9.喹硫平: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肌肉僵硬,仿佛关节被上了锁。
10.阿立哌唑:作为部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它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加剧运动障碍,使动作变得不协调。
风险机制解析
这些药物大多属于抗精神病药或胃肠动力调节药,它们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或干扰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打破神经递质的平衡。就像拔掉音响的电源线会导致声音失真一样,多巴胺系统的紊乱会让大脑对运动的控制出现“信号中断”,从而诱发帕金森病样症状。
使用建议
1.严格遵循医嘱:这些药物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滥用。
2.定期监测: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尤其是老年患者或长期服药者。
3.警惕早期症状:如出现手抖、动作变慢、肌肉僵硬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4.权衡利弊: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或帕金森病家族史者),医生可能会选择替代药物以减少神经系统的负担。
药物诱发的帕金森病症状通常是可逆的,及时停药后多数患者能逐渐恢复。然而,预防胜于治疗,合理用药和密切监测是避免此类风险的关键。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务必与医生保持沟通,确保在控制原有疾病的同时,最小化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