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杂志

期刊简介

               《骨科》杂志是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2010年4月,其前身是医学泰斗裘法祖教授1964年创办的《华中医学杂志》。《骨科》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并被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骨科》杂志作为年轻且迸发蓬勃朝气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严格坚守端正学术的态度。本刊重点报道中国骨科领域先进的基础科研成果和骨科临床疾病诊疗新进展,以及对骨科基础和临床领域国际最新成果的动态综述,坚持刊物的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性。同时邀请国内外骨科专业学者定期撰写专家笔谈和述评等,并开设有实验研究、临床论著、病例报道、经验交流、综述、学术争鸣、会议纪要等栏目。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从事骨科专业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临床医师、基础研究者和广大医学院校师生。《骨科》杂志以季刊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首月20日出版。每期10元,全年40元,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到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订阅时间,可随时向本刊编辑部邮订。国内总发行:湖北省邮政公司。邮发代号38-26。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99/R,国际标准出版物号:ISSN 1674-8573。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骨科》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430030事务邮箱:orthoj@tjh.tjmu.edu.cn    投稿邮箱:orthopaedics2009@163.com电话(传真):027-83662649                

布鲁氏菌病:隐蔽的健康威胁与科学防控指南

时间:2025-06-12 14:58:37

近日,某地再现布鲁氏菌感染病例,引发公众对这种人畜共患病的关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并非新出现的疾病,但其隐蔽性强、易慢性化的特点,加上部分人群对感染途径的忽视,使得它成为威胁健康的潜在风险。了解布病的传播链条、识别高危行为、掌握科学防护方法,是阻断疫情扩散的关键。

一、看不见的入侵者:布鲁氏菌如何突破人体防线

布鲁氏菌的传播主要依赖两大途径: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被污染的乳制品。在牧场或屠宰场,皮肤微小破损接触病畜的血液、分泌物时,细菌可能趁虚而入。更隐蔽的风险来自餐桌——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或奶酪中,布鲁氏菌存活率可达100%。意大利曾因食用生乳制品暴发37例马链球菌感染,而我国福建漳平市的疫情溯源显示,一头感染山羊通过未消毒羊奶导致消费者中招。这种细菌耐低温、怕高温,巴氏杀菌(72℃加热15秒)即可将其彻底消灭,但部分人追求“原生态”饮食的习惯,反而为病菌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从发热到慢性疼痛:布病的“伪装术”与危害

感染初期,患者常出现反复发热、夜间盗汗,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但若忽视治疗,病菌会悄然侵袭关节和内脏,导致膝关节、脊柱等部位肿痛僵硬,甚至引发睾丸炎或脊柱功能损伤。布病最棘手之处在于其“慢性化”倾向——病程可能绵延数年,像一场挥之不去的低烧,消耗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某地此次病例中,部分患者初期仅感乏力,直到关节疼痛加剧才确诊,凸显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三、这些职业与习惯让你成为高危目标

高危职业人群的暴露风险呈几何级增长:牧民清理畜栏时可能吸入含菌粉尘,兽医处理流产母畜时接触大量病原体,乳制品加工人员若省略消毒环节,整个生产线都可能被污染。但普通人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菜市场摊主因长期接触生肉感染、儿童饮用现挤羊奶生病的案例屡见不鲜。值得注意的是,宠物猫狗若与病畜接触,也可能成为间接传播媒介。

四、阻断传播链:从牧场到餐桌的防护网

对于职业暴露人群,防护需“全副武装”: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工作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工具。普通消费者应牢记“两不原则”:不购买无检疫标识的乳肉制品,不轻信“现挤更新鲜”的营销话术。家庭烹饪时,生熟砧板分开使用,80℃以上高温可确保杀灭肉类中的布鲁氏菌。若家中饲养宠物,避免其与流浪动物接触,并定期进行兽医体检。

五、早发现早治疗: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报警

接触可疑动物或食物后,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的发热伴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血清学检测能快速锁定病原体,抗生素联合治疗对急性期效果显著。但慢性患者需接受更长疗程,辅以物理康复缓解关节损伤。某地疾控部门建议,高危职业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筛查,就像给身体安装“病菌警报器”。

公共卫生专家强调,布病防控是“牧场-市场-厨房”的全程管理。某地此次疫情再次证明,规范乳品消毒流程、加强动物检疫、提升高危职业防护意识,三者缺一不可。改变看似微小的习惯——比如放弃一杯现挤牛奶,或是给宠物狗多洗一次澡,或许就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一环。健康防线的构筑,既需要制度保障,也离不开每个个体的科学认知与行动。